资讯推荐:“冰火两重天”格局下,谁是联想的「拯救者」?

2023-06-22 15:11:52    来源:钛媒体APP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2022年业绩电话会议上,杨元庆曾表示,:“智能设备市场现状处于最糟糕的时期,该公司将需要调整员工队伍,削减业务支出……”

杨元庆的看法并非毫无道理,从联想集团公布的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2022/23财年全年业绩来看,报告期内联想集团实现营收619.47亿美元,同比下降14%;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16.08亿美元,同比下降21%,再一次出现了营利双降的尴尬局面。


(资料图片)

即便PC霸主地位依然稳固,但整个行业的落寞已经不是联想一家企业可以改变的。戴尔、华硕、苹果、惠普等PC行业前五位的成绩大多都不太好,业绩都出现较大下滑。

该如何拯救联想?在人工智能大模型火热的当下,切入人工智能产业链似乎成为了“全村人的希望”。联想凭借这一时代趋势逆转企业困境的几率有多高?仍需深入剖析。

“冰火两重天”局势下:联想的“守江山”难题

财报是会说话的“工具”,它既能体现出一家公司的基因,也能反映出当下公司的战略。数据显示,联想集团全年营收619.47亿美元,同比下降13.50%,报告期内实现毛利润105.01亿,同比下降12.85%。

按照业务构成,联想拥有智能设备业务集团(IDG)、基础设施方案业务集团(ISG)和方案服务业务集团(SSG)三大业务。

联想2023财年的财报数据显示,联想的智能设备业务集团营收493亿美元,2022财年为623亿美元;基础设施方案业务集团收入97.5亿美元,2022财年为71.4亿美元;方案服务业务集团收入66.7亿美元,2022财年为54.4亿美元。

由营收结构可见,联想正面临“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已经迈入寒冬的PC业务营收下降严重,但在联想的营收结构中仍然是绝对主力,面对目前发展火热的人工智能大模型,联想有切入的可能,想要入局唯有靠ISG+SSG两大业务的支撑,但仍然力量微弱。

如果切入人工智能产业链的话,最适合联想发力的环节其实是AI服务器。

AI服务器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IDC预计,到2026年,全球AI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达到347.1亿美元,2021年至2026年的年复合增速为17.30%,将继续保持相对较快增长的态势。同时,全球AI服务器的市场规模占整体服务器市场规模的比例将从2021年的15.25%提高至2026年的21.69%。

事实上,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联想创投CEO年会上曾说过,“最近火爆全球的ChatGPT,其背后所需要的普慧算力基础设施恰好是联想已经布局多年的强项。”

不过,投资者似乎并不相信联想在该方面多年布局培养的强项。

众所周知,自ChatGPT横空出世以来,AIGC浪潮席卷科大讯飞、百度等国内科技公司,无论公司是否通过大模型实现盈利,只要蹭上相关概念,其股价多呈上升趋势。但是从联想资本市场的股价表现来看,今年以来整体呈现出下跌态势,似乎与火热的大模型隔绝一般。

实际上,联想面临的阻碍可一点也不少。

首先,联想可以放弃PC市场,全面转向人工智能产业链吗?答案显而易见,不太可能。

PC市场虽然已处于夕阳时间,但仍是联想不可或缺的基本盘,而联想接下来的打算或许是把更多筹码投入商用PC领域。

6月6日,联想举行了2023联想商用产品发布会,宣布联想昭阳品牌焕新,并发布X7、X5、X3三大系列新品笔记本、ThinkCentre M大师系列商用台式机和ThinkStation P系列专业工作站等新品。

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曾表示,“2023年第三季度,最晚第四季度,预期PC需求将逐步复苏,2024年Windows 11预计将进一步拉动终端用户需求,尤其是商用市场。”可见联想仍然对PC,尤其是商业PC充满了希望。

其次,联想是否真的具备切入人工智能产业的决心?

实际上,这已不是联想第一次表现出对人工智能产业的垂涎。

2017年,杨元庆曾在第三届全球创新科技大会(Lenovo Tech World)上放言,“联想的使命,是要成为这一轮‘由AI驱动的智能变革’的推动者和赋能者,并通过‘设备+云’与‘基础设施+云’模式赋能产业和行业,推动一个充满爱(AI)的时代到来。”

虽很早就开始挥动人工智能的大旗,但6年时间之后的今天,从财报数据以及行业数据,我们很难看出联想这几年间做出哪些明显的改变。

太平洋证券指出,2022年AI服务器市场份额,前五家厂商分别为浪潮、KunQian、Nettrix、Enginetech、新华三,市场份额分别是37%、11%、10%、9%、8%,其中看不到联想的影子。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联想的基础设施方案业务集团(ISG)也会向企业客户及云厂商提供服务器等 IT 设备,但AI服务器和传统服务器并不是一回事。

传统服务器以 CPU 为主,数据处理核心单一。AI服务器则主要由GPU进行模型训练,因为GPU比CPU拥有更多的算术逻辑单元,普遍采用CPU、GPU等组合的异构式架构。这样的架构可以更好地发挥并行计算的优势,能够快速准确地处理大量数据,因此可以满足大模型所需强大的算力需求。

整体来看,联想正从C端主导向“全面To B”转型,客户思维的转变是最重要的。

随着PC的落寞,联想必须把重心转移到基础设施方案业务集团和方案服务业务集团这些业务,寻求新增量,而这些业务大部分面对的都是企业客户。

即便面对PC业务,联想也已经把目光从个人电脑转向了商用PC领域,更加聚焦于企业客户。

而做C端电脑和做B端电脑需要完全不同的产品思维以及战略打法。面对C端消费者企业需要重点关注产品设计外观以及用户体验,而B端电脑本质上是生产力的代名词,考验的是产品的性价比以及生产效率,只要满足企业工作任务需求即可。

下一个角色:“算力搬运工”?

作为一家科技企业,联想一直以来因为研发投入比例较低而遭人诟病。实际上,人工智能大潮下联想也在逐年提高自身研发投入。

在2023财年降本增效的大背景,联想的销售及分校费用为225.7亿人民币,同比减少了12.1亿人民币。行政费用方面下降的更多,减少了28亿人民币,而研发费用不降反增,从131.6亿人民币增长到了150.9亿人民币。

由此可见,联想其实自身也明白,是时候寻找PC主业之外的第二增长曲线了。

目前联想的基础设施方案业务集团和方案服务业务集团的盘子仍然较小,不过仍有不少潜力可挖掘。

研发费用投入增长背后,我们必须清楚的一个事实是,这两块业务并不是联想的强项,联想在这些领域的技术以及产品竞争力稍显不足。

对于联想来说,当下AIGC以及大模型的火热正是带动其业务发展的最好时机。

在联想集团今年的新财年誓师大会上,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技术官芮勇曾在采访中表示,联想很早就有布局大模型相关业务,还表示联想未来的技术研发将始终围绕计算(computing)和智能这两个锚点来进行重点布局。

智能的三要素是算力、算法以及数据。联想的站位在算力这一支点上,在如今局势下,联想虽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发展仍面临很多阻碍。

需要注意的是,算力的核心仍然是芯片,我们听到的消息大多是关于芯片的。

比如瑞银分析师此前提到,从算力来看ChatGPT已导入至少一万颗英伟达高端GPU,互联网巨头阿里、百度等公司的类ChatGPT应用,预计未来将产生大量高算力GPU的需求。国内相关专家也认为,做好AI大模型的算力最低门槛是1万枚高端芯片,但没有人会从AI服务器的角度提要求。

目前,GPU已陷入供应短缺,多款GPU价格从3、4月至今涨幅接近50%,订单排期至明年上半年。AI服务器虽也存在价格上涨情况,但人们却并未过多关注。

凭借近年来的VR、元宇宙以及AI大模型等领域的爆火,拉动英伟达等芯片巨头业绩一路猛进,但联想并未因此分羹。

可以看出,联想未来切入人工智能产业链,扮演的更多是“算力搬运工”的角色,虽有一定价值,但产业价值或许相对并不高。

如果仍然以卖设备硬件为主,联想在人工智能产业链的附加值并不高,缺乏想象力。因此,资本市场对联想的认可度不高。

此外,传统本地部署的算力中心已经难以满足大模型的算力需求,相对应的,基于云化部署的AI云计算服务需求正在快速增长。这意味着,未来联想的客户可能主要以云计算巨头为主。

云计算行业依赖于规模化发展,以实现规模经济。近期,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头部云计算厂商纷纷发布产品降价公告,云计算市场正展开新一轮的价格战。也就是说,联想未来的利润空间将有可能进一步被压缩。

此外,联想也必须警惕AI大模型是否会演变为一场“虚火”。

中金公司曾发出风险提示,我们乐观看待AI云端算力的增量市场空间,但若AIGC因为伦理等问题遇到严格监管,则存在技术进步放缓、各厂商大模型开发节奏放缓的风险。

各类企业正试图通过汲取中国产业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养料不断成长,联想布局人工智能,也是转型产业互联网的表现。

一方面,联想需要和更多的垂类B端行业接轨,另一方面,联想需要帮助人工智能进入真实的产业场景,从而释放自身价值,这也意味着联想将面对更加激烈、残酷的竞争。

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柳传志与联想元老倪光南曾爆发了一场联想走“贸工技”还是“技工贸”路线的讨论。最终,这场纷争以倪光南的离职落幕。

在互联网江湖看来,在过去时代的局限下,联想被迫走出了一条技术资源型增长的路线,但接下来,联想必须转变为技术服务型增长,才能更符合接下来的时代需要。

比如“软”“硬”兼施,提高软件业务占比,因为硬件市场的规模就这么大了,天花板很明显,如果算力能够满足需求,那么硬件业务其实就很难再有爆发性的增长。因此,提升联想的软件业务占比,对于提升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和获取现金流的能力来说都非常重要。最理想的状态是转型成为一家“软、硬”实力都很强的科技企业。

天眼查APP显示,联想集团于1994年上市,已经是一家上市29年的企业。如今,上市多年之后的联想又到了新的“讨论时刻”,但会有下一个“倪光南”出现吗?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